教授(按姓氏拼音序)
网站首页  -  人事人才  -  团队队伍  -  教授  -  正文
果臻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时间:2017-06-29 点击量:

姓名:果臻

职称:教授

专业方向:人口学

联系邮箱:guozhen@hust.edu.cn


教育与研究经历

果臻,男,汉族,1981年12月生,天津人。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williamhill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联合培养。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莫里森人口与资源研究所任访问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与兴趣

人口动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政策。


学术兼职

中国人口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人口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


代表性成果

研究论文:

[1].果臻,董琳,杨柳清.低生育率下的“失踪女孩”问题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5(3):105-113.

[2].果臻,董琳,杨柳清,李树茁.中国出生性别比下降停滞进程中的结构性失衡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5,31(03):14-25.

[3].杨柳清,果臻,彭媛.中国人口普查初婚数据质量评估与调整[J].人口研究,2025,49(02):99-116.

[4].Jiang S, Zuo W,Guo Z, et al. When to claim a pension: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in ages at death[J].Genus, 2025, 81(1): 5.

[5].Jiang S, Zuo W,Guo Z, et al. Changing Demographic Rates Reshape Kinship Networks[J].Demography, 2025: 11996578.

[6].果臻,杨柳清,梁海俐等.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23,47(06):91-106.

[7].Yang, L., Guo, Z., Liang, H., Samuel, P., Dong, L., Peng, Y., & Li, S. (2023). Male marriage squeeze and a sociodemographic portrait of involuntary bachelors in rural China.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7(4), 342-365.

[8].Liang, H., Guo, Z., & Tuljapurkar, S. (2023). Why life expectancy over-predicts crude death rate.Genus, 79(1), 1-14.

[9].Jiang, S., Zuo, W.,Guo, Z.,Caswell, H., & Tuljapurkar, S. (2023). How does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ffect kinship networks?.Demographic Research,48, 899-930.

[10].果臻,杨柳清,李树茁.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界定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2(03):46-58+127.

[11].Peng, Y., Dong, L., Liang, H., Yang, L., Jiang, S., Tuljapurkar, S., &Guo, Z.(2021). The changing trend of life expectancy for the Chinese elderly and its rural–urban disparity.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5(1), 1-16.

[12].果臻,彭媛,梁海俐.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滞后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0(03):104-114+128.

[13].Zuo, W., Jiang, S.,Guo, Z., Feldman, M. W., & Tuljapurkar, S. (2018). Advancing front of old-age human surviva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12337.

[14].果臻,梁海俐,李树茁.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大龄未婚男性死亡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6):69-79+127.

[15].果臻,梁海俐,李树茁.性别失衡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艰难生存[J].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8(1) :72-86.

[16].果臻,江莎.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的离散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7(6):32-42.

[17].果臻,李树茁, Marcus W.Feldman..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3):69-80.

[18].Guo, Z., Das Gupta, M., & Li, S. (2016). ‘Missing girls’ in China and India: trends and policy challenges.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12(2), 135-155.

[19].李树茁,果臻,尚子娟.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概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1-13.

[20].果臻,吴正,李树茁.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4):53-62.

[21].Jiang, Q.,Guo, Z.,Li, S., & Feldman, M. W. (2013). The Life Cycle of Bare Branch Families in China---A Simulation Study.Canadian studies in population, 40(3-4), 134.

[22].李树茁,果臻.当代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J].中国人口科学,2013(2):11-20.

[23].Guo, Z., Wu, Z., Schimmele, C. M., & Li, S. (2012).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China’s fertility.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31(3), 417-434.

[24].李树茁,果臻.中国人口动态、挑战与国际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41-49.

[25].姜全保,果臻,李树茁.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16(3):39-47.

[26].姜全保,果臻,李树茁,Marcus W.Feldman.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生命周期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009(4):62-70.

专著:

[1].果臻.中国人口性别失衡与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姜全保,韦艳,果臻.中国低生育水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承担项目与课题

[1].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人口亲属网络的演变、趋势预测及影响研究(2023-01-01至2024-12-31,负责人)

[2].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项目:新时期中国低生育状况与家庭问题调查研究(2022.07-2023.07,主要参与人)

[3].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重大交叉项目:中国人口性别失衡的态势、社会风险与治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2.06-,负责人)

[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课题:农村人口婚姻状况和性别比例现状及趋势研究(2021.11-2023.01,主要参与人)

[5].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委托项目: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城市青年女性对生育支持政策的偏好与接受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21.07-2021.12,负责人)

[6].国家科技部外专项目: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财政测算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多维人口预测(2021.01-2022.07,负责人)

[7].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委托项目:中国大龄单身群体:变动趋势及其对宏观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2020.08-2020.12,负责人)

[8].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乌兹别克斯坦人口发展报告(2020.07-2020.11,负责人)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中国人口教育结构预测研究(2019.06-2023.05,负责人)

[10].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调查研究(2019.03-,主要参与人)

[11].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教学研究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推进社会学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2018.10-2021.5,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三)

[12].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自主创新重大交叉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仿真研究——基于多维度的老年人口预测(2018.01-2021.04,负责人)

[13].国家卫计委课题:乡村计划生育网络队伍建设状况评估(2016.12-2017.02,主要参与人)

[14].国家发改委课题: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研究(子课题一)(2015.01-2015.06,负责人)

[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状况及其政策促进研究(2014.06-2019.6,负责人)

[16].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我国性别失衡背景下失婚男性的生存分析及其应用研究(2014.03-2017.12,负责人)

[17].湖北省卫计委课题:湖北省放开“单独”生育政策后的风险评估(2013.11-2014.01,负责人,排名第二)

[18].湖北省卫计委课题:湖北省放开“单独”生育政策后出生人口的变动情况分析(2013.09-2013.11,负责人,排名第二)

[19].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研究(2011.10-2012.10,主要参与人)

[20].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课题:陕西省人口的态势、特点和发展趋势(2011.10-2012.05,主要参与人)

[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一)(2009.03-2013.09,负责人,排名第二)

[22].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2009.03-2010.12,主要参与人)


获奖与荣誉

[1].《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大龄未婚男性死亡研究》获2022年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中国人口教育结构变动对公共养老金支出水平的影响究》获2022年第一届“湖北人口科学奖”二等奖

[3].《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滞后问题研究》获2021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征文优秀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学会颁发)

[4].《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获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六)

[5].《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的离散趋势研究》获2018年第七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6].《中国人口性别失衡背景下失婚男性的生存研究》获2015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7].《当代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获2014年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8].《陕西省人口的态势、特点和发展趋势》获2012年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9].获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2017-2018学年度优秀教师班主任

[10].获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2013-2014学年度优秀教师班主任


教学情况

初级社会统计学(本科生课程)、回归分析(本科生课程);人口社会学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人口学前沿(博士研究生课程)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东七楼williamhill官网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版权所有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 欢迎您